岳陽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李磊
“咯又不是一杯茶,是一份心吶。”
你要是來平江做客,主人不給你泡龍井,不給你倒毛尖,而是轉身進廚房,抄起一個搪瓷杯(聽說伍市那一帶,各家有各家專業的沖茶器),麻利地拆開裝著芝麻、豆子、老姜絲和上一絲絲鹽的茶包,那么恭喜你,你不再是普通客人,你是這家“心尖尖上的人”了。

這是平江人最樸素最真摯的待客儀式感——芝麻豆子茶。

你冷嗎?泡杯芝麻豆子茶。
你餓嗎?泡杯芝麻豆子茶。
你累嗎?泡杯芝麻豆子茶。

在平江,這杯茶仿佛是萬能答案。它不是那種讓你小口細品的茶,而是要你大口喝、嚼著吃、痛快咽的——“茶點式飲料”。

外地人第一次在平江喝到時都驚了:這哪是茶?分明是能量小炸彈!
芝麻香、豆子脆、姜絲辣,一點點鹽把所有的味道都喚醒了。熱水沖下去的瞬間,“嘩——”香氣撲鼻。

手勁好的堂客(長相微胖、皮膚白里透紅)還要上上下下一頓搖晃,像調酒師搖雞尾酒一樣,非得把那些芝麻豆子和姜絲的靈魂激發到相互交融、相互加持的程度,才算是合格。

喝一口,整個人從喉嚨暖到胃里;嚼幾下,滿嘴生香,疲憊感瞬間清零,血條迅速恢復。你會懂得,咱平江人續命,不靠咖啡,就靠這個。

這杯茶的配料,簡單到讓人懷疑它為什么這么管用:
白芝麻——炒得金黃,香氣爆表;
豆子——通常是黃豆,酥脆有嚼勁;
姜絲——老姜切絲,辣得恰到好處;
鹽——就那么一丁點,卻是點睛之筆;
開水——必須是滾燙的,才能激活所有能量。

沒有科技與狠活,全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平江多山,濕氣重,冬天冷入骨髓。這杯茶,就是平江人對抗自然的“秘密武器”。

老一輩人常說:“你們年輕人喝什么功能飲料,不如我們這杯土茶。”確實,咖啡提神也影響睡眠,功能飲料見效快但后勁虛。而這杯芝麻豆子茶,暖胃、飽腹、提神、驅寒——一杯全包。
你別看這茶簡單,背后都是平江人的性格。

實在,不玩虛的——不像有些茶要講究什么茶道、儀式,這茶直接給你干貨,芝麻豆子都能當飯吃。
熱情,全在行動里——平江人不擅長說漂亮話,但對你好,就給你泡這杯頗費事的茶。搖茶的那個勁兒,就是他們把心掏給你看的力度。
堅韌,像那姜絲的辣——生活再難,一杯芝麻豆子茶下肚,又能挺直腰板繼續走。平江人骨子里有種不服輸的勁兒,就像這茶,特別管飽,特別能扛事。

在外漂的平江人,出門都要帶一大包這種“能量小炸彈”,在工作間熬夜加班時,泡上一杯,“好像瞬間回到了外婆家的火爐邊,渾身又充滿了力量。”
說起來,芝麻豆子茶就是平江的“在地咖啡”。
咖啡續命,它也能續命;咖啡提神,它更提神;咖啡要拉花,它要搖晃——都是讓平凡日子變得有滋有味的魔法藥水。

但比起咖啡,它更有人情味。星巴克不會因為你冷就給你多加熱牛奶,但平江人會因為你餓,就往你杯子里多抓一把豆子。

現在有些平江年輕人開了茶館,特意把芝麻豆子茶做成招牌。沒想到,這杯“土茶”居然成了受歡迎的飲品。很多外地人專門來打卡,喝完都說:“這味道,太上頭了!”
遺憾的是,你在外地很難喝到正宗的芝麻豆子茶。
不是配方多神秘,而是少了那個場景,少了那個人。

少了平江的山水,少了那雙為你使勁搖晃的手,少了那份“你是我心尖尖上的人”的心意。這杯茶就只是一杯芝麻加豆子的水而已。
一個在外地工作的朋友說:“在長沙我也試過自己做,但怎么都做不出媽媽那個味道。后來明白了,我想念的不是那杯茶,是媽媽覺得我冷、覺得我餓的那份心。”
下次如果你來平江,有人給你泡了這杯芝麻豆子茶,請一定好好珍惜眼前人。
那搖晃的不只是一杯茶,是一份說不出口的關懷;那杯子里不只有芝麻豆子,是一顆把你放在心尖尖上的真情。

趁熱喝吧,讓那香氣撲鼻的溫暖,從舌尖一直暖到心底。然后在心里悄悄說一句:被平江人放在心上,真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