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日報11月21日訊(通訊員 游嵐 李華)從汨羅江畔長樂鎮的麻石古街飄出的甜酒香,已繚繞了千年時光。如今,這座擁有“長樂抬閣故事會”和“長樂甜酒”兩張國家級名片的小鎮,正悄然經歷一場以生態為底色的產業變革。

在《汨羅市長樂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的引導下,長樂鎮為甜酒產業劃定了清晰的生態安全邊界,讓這一傳統產業在綠水青山間煥發出新的生機。
生態底線:為甜酒產業劃定綠色邊界

長樂甜酒產業園建成初期航拍圖
長樂鎮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與國土空間規劃深度融合,為甜酒產業發展劃定了不可逾越的“安全邊界”。“三條控制線”成為產業布局的底線,嚴格限制了在生態保護紅線和環境敏感區內的生產活動。
“我們推動新建甜酒產業園優先向‘城鎮發展區’和‘鄉村發展區’集中,避免占用生態空間和優質耕地。”長樂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瑜表示。通過“一心一軸四園”的產業布局,長樂鎮將甜酒產業園、糯稻種植基地、文化旅游區等功能區科學嵌入不同管控單元,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生態安全的雙贏。
分區施策:從源頭守護品質根基
長樂甜酒有三寶:好米、好酒曲和深井水。為確保這三寶的品質,長樂鎮依托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單元,對甜酒產業鏈實施差異化管控。
對位于優先保護單元的糯稻種植基地,長樂鎮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全面推廣有機種植和生態灌溉技術。湖南三粒寸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軍波表示,原料把控是最關鍵的,糯米的純度也非常重要。他從原料端做好品控,成立糯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糯稻近2000畝。
對位于重點管控單元的甜酒生產企業,長樂鎮嚴格執行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推動企業建設污水預處理設施,確保達標排放。
綠色轉型: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融合創新

在新改擴建甜酒項目的環評審批中,長樂鎮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剛性約束,對不符合管控要求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這套嚴格的準入機制,從源頭倒逼企業轉型,引導其采用清潔能源、節能設備和水循環利用系統,推動傳統手工作坊向綠色工廠、智能車間升級。
成效直接體現在數據上:2024年,全鎮8家SC認證企業全部完成清潔能源替代,單位產品能耗下降18%,廢水回用率達75%以上。
在守住環保底線的基礎上,長樂甜酒產業積極尋求技術突破。長樂金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立式袋包裝甜酒,將小容量的藍莓、甜橙等口味甜酒包裝成“吸吸果凍”,不僅便于存儲、運輸,更以其新穎設計受到市場青睞。該公司還與湖南省輕工院合作,打造省內第一批酒曲生產基地,在完善生產標準的同時拓寬了產品增長點。
湖南一碗陳記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與科學家合作,通過巴氏殺菌技術,將傳統瓷壇包裝升級為玻璃瓶裝,并采用螺旋式環保金屬蓋封口,將甜酒保質期顯著延長。該公司已獲得6項技術專利,“一碗陳記”甜酒榮獲第九屆中國(國際)食餐會金獎。
生態成效:綠水青山釀出甜蜜事業

通過分區管控與產業協同推進,長樂鎮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2024年,汨羅江長樂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鎮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6%。
良好的生態環境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同年,長樂鎮甜酒產業總產值突破8.1億元,同比增長22%,帶動全鎮8000余人就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4萬元,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我們正逐步走出一條‘非遺傳承+產業富民+文旅融合’的特色發展路徑。”長樂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瑜說:“‘走麻石街、看故事會、品香甜酒’已成為長樂的亮麗名片。”面向未來,長樂鎮計劃進一步推動“生態+產業+文化”的深度融合,通過打造“創新消費一條街”,建設非遺展演區、甜酒工坊體驗區和民俗特產區,讓游客能夠全方位“觸摸文化、感知消費”。
岳陽市生態環境局汨羅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樂鎮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引領甜酒產業綠色轉型,成功探索出了一條‘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徑,為同類地區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生態與產業如何共贏?長樂鎮用生動的實踐作出了回答。如今,古街的傳統煙火氣與產業園的現代活力在這里交相輝映。這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僅為千年技藝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更讓這杯承載著綠水青山的“甜酒”,煥發出歷久彌新的時代醇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