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日報11月20日訊(華容融媒體中心)金秋時節,華容大地處處洋溢著農業發展的蓬勃生機。從連片發展的芥菜基地到智能化的加工車間,從生態循環的“林下套種”到科技賦能的智慧農田,這片土地正悄然完成從“農業大縣”到“農業強縣”的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有基地、有園區、有品牌、有龍頭企業、有特色小鎮”的“五有”農業現代化之路。
產業變革:從“提籃小賣”到“產業集群”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華容農業的蛻變,始于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近年來,華容縣以“工業化思維”重塑農業產業體系,聚焦“一主一特”,推動農業從分散經營向集約發展轉變,形成強勁的集群效應。
這一轉變在實踐中結出碩果。全縣不僅守住了135萬多畝的糧食播種面積,總產穩定在56萬噸以上,更讓“華容芥菜”“華容稻”“華容小龍蝦”三大區域公用品牌聲名遠揚。其中,“華容芥菜”入選農業部農業品牌精品培養計劃,并躋身全國百強、全省十強公用品牌,種植面積達15萬畝,年產量75萬噸,規模居全國首位;“華容稻”獲評全省“一縣一特”優秀品牌;“華容小龍蝦”入選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養殖規模躋身全國十強。全縣現代農業及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鏈展現出強大韌性與活力,總產值突破430億元,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
當前,華容農業正在實現從“賣原料”向“賣產品”“賣品牌”“賣體驗”的轉型升級。芥菜產業園集加工、倉儲、交易、物流于一體,年產值超百億元;東山鎮皺皮柑從鮮果銷售延伸到杯茶、茶磚等加工品,預計衍生效益6000萬元;三封寺鎮芥菜基地與文旅結合,吸引眾多游客體驗田園風光。這種“接二連三”的融合態勢,極大地提升了產業價值和抗風險能力。
沃野夯基:高標準農田筑牢發展根基

在產業集聚發展的同時,華容縣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團洲鄉,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實現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截至2025年,全縣已完成3.2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并積極推進團洲垸5.1萬畝項目建設。“十四五”期間,全縣累計新建和提質改造高標準農田30.64萬畝,這些扎實的基礎工作,讓“華容糧倉”的根基更加穩固。
科技賦能:智慧農業照進現實

在插旗菜業的千畝基地,400多個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墑情和作物長勢,通過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節水40%、節肥50%。在萬庾鎮新耘農業基地,“單人多機協同”模式讓單人日插秧能力達到65畝,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吉娃米業的5G智能生產線、明杰合作社的2.6萬平方米育秧大棚,這些曾經的“新鮮事物”正成為華容農業的“標準配置”。
科技賦能不僅體現在生產環節,更貫穿于全產業鏈。全縣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85.6%,標志著華容農業正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無人機飛防、航天育種成果轉化、智能加工等技術的廣泛應用,讓傳統農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這種轉變的背后,是華容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持續投入。通過深化與省農科院、湖南農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建好用好芥菜研發中心等平臺,華容正加快品種換代、技術升級和成果轉化步伐。科技不再是停留在紙面的概念,而是真正成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綠色發展:生態與經濟共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華容農業領域得到了生動實踐。“稻+蝦”、“稻+油”等綠色輪作模式遍地開花,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改善了生態環境。農藥化肥使用量持續減少、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2.4%、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達95%以上,華容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
團洲鄉的棉花綠色防控、新耘農業的“天空地”防控體系、新河鄉的綠色栽培技術,展示了華容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決心和成效。值得一提的是,華容縣將秸稈“五化”利用作為重要抓手,推動秸稈綜合利用與農業產業、環保產業深度融合,通過持續強化綠色技術推廣,不斷提升生態經濟效益。
綠色轉型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更創造了經濟價值。以“稻+蝦”模式為例,既生產了優質稻谷,又培育了特色水產品,實現了一田雙收、生態循環。華容小龍蝦不僅規模躋身全國十強,品質也備受市場認可,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聯農帶農:共享產業發展成果


產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富民強縣。華容縣通過完善“公司+合作社+農戶”“保底收購+按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合作社+農戶”“保底收購+按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確保產業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農民。全縣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市級25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帶動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
在東山鎮皺皮柑基地,產業帶動村集體年收入突破180萬元;在新河鄉芥菜基地,年勞務支出達150余萬元;在萬庾鎮,新耘農業務工農民人均年增收1.2萬元。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印證了產業發展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更令人鼓舞的是,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0年的22828元增長到2024年的30296元,這份沉甸甸的收獲,是產業發展惠及于民的最好體現。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創新,農民正從單純的“生產者”轉變為“產業參與者”和“價值分享者”。
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從“提籃小賣”到“產業集群”,華容農業的變遷折射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隨著科技賦能持續深化、產業融合不斷加強、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華容農業畫卷已展,未來可期。華容鄉村振興的筆觸,將繼續在時代的宣紙上,揮灑出更加絢爛的“農”墨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