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創新+數字賦能
岳陽港激活通江達海新動能
□岳陽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馬 穎 通訊員 任 平 黎 瓊 李俊毅 趙舜龍
時值冬夜,岳陽城陵磯新港卻燈火通明。晚上七時,湖南新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危化品貨柜緩緩駛入港口卡口,系統自動識別、即時放行,貨柜不停留、不候檢,直接駛向碼頭前沿裝船。

城陵磯新港堆場、碼頭。
“過去出口一趟貨,光是等船、報關、轉堆場,就要三五天。如今‘抵港直裝’,四小時完成通關,效率翻天覆地!”新嶺化工的童經理語氣中透著振奮。隨著通關提速,公司訂單量穩步攀升,客戶滿意度也顯著提升。
這一變化,源于岳陽自貿片區與岳陽海關聯合推動的“抵港直裝”模式改革。通過流程再造,實現“未到港先申報、到港即裝船”,查驗時間從3小時壓縮至1小時,轉運時間從1小時縮短至15分鐘,企業物流成本降低約20%。
智慧物流:助力跨境電商發展
“我們就像貨物的‘旅行管家’,每一個環節都精準把控。”岳陽立拓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從電子訂艙、裝箱監控,到報關預審、海外倉管理,全程數字化覆蓋。
物流商提貨時貼封條、拍照片,數據實時回傳;報關公司提前備齊單證,實現“一次過審”;貨物抵港后快速入庫,系統自動追蹤庫存、管控貨權。截至今年10月,岳陽自貿片區跨境電商出口額已達9244萬元。
RCEP機遇:企業出海的新跳板
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政策東風吹拂下,湖南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外貿經理于經理帶領團隊積極拓展東南亞和日韓市場。
“原產地證書成為‘通關金鑰匙’,關稅降了,競爭力強了。”于經理說。公司還創新構建“海運+中歐班列”聯運模式,將貨物運至東盟的時間壓縮3至5天,成本下降15%。如今,企業研發的環保新材料已嵌入越南、泰國的汽車產業鏈,形成“中國研發+東盟制造”的協同網絡。
據岳陽海關數據統計,2025年1—10月,岳陽海關共與RCEP成員國簽發各類原產地證書1537份,為本地7.9億元出口貨物提供了享惠支持。
改革集成:口岸效能系統升級
不只是通關提速,城陵磯港的改革也呈現系統化、集成化特征。
危化品出口檢驗模式實現創新,解決“一檢兩查”問題,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約600萬元;進口糧谷檢測周期從15天壓減至6天,供應鏈穩定性顯著增強;海關、港口、企業數據互聯互通,實現“一單到底”全程可視化追蹤。
從“抵港直裝”的流程再造,到跨境電商的智慧聯通,再到RCEP下的產業鏈融合,岳陽以“制度創新+數字賦能”雙輪驅動,推動內陸港口向開放前沿邁進。
夜幕深沉,城陵磯港的塔吊依然有序運轉,貨輪緩緩駛向長江。一幅通江達海、貨暢其流的新圖景,正在洞庭湖口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