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乘客我來寵”,文明平江說到做到!
曾昭志

在這個冬天,平江6路公交司機自費花幾百元給車廂鋪上毛絨坐墊,像一股暖流瞬間溫暖了整座小城。
“早上上學的孩子冷,想讓他們暖和一點。”簡單的一句話,配上“我的乘客我來寵”的暖心宣言,讓平凡的公交崗位綻放出文明的光彩。
昨天,這件暖事經媒體報道后,立即引發熱議,網友紛紛轉發評論,盛贊這位平江公交女司機“人美心更美”!
在平江,這樣的暖流靜靜流淌,無處不在。愛心送考每年進行,義務護航廣大學子。醫護人員危急之中在公路邊支起臨時產房,換來母子平安。道德模范用心用情照顧老人,微光聚束溫暖了光榮院。公交車司機街頭提起滅火器,撲滅小車起火眾人夸……

在平江,這樣的好人好事實在太多了,把文明之風吹遍了街頭巷尾。
千千萬萬的志愿者每周五都會穿上“志愿紅”,或是在路口勸導交通,或是講解垃圾分類,或是看望孤寡老人,用點滴行動溫暖著城市的每個角落。這些舉動沒有驚天動地的聲勢,卻像春雨般潤物無聲,讓文明成為平江最動人的底色。
平江的文明,早已不是“要我文明”的被動要求,而是“我要文明”的主動踐行。
鄉村的“垃圾分類積分銀行”里,村民們不僅自覺分類垃圾,還把參與志愿服務、踐行移風易俗都變成了日常習慣,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的同時,也兌換著文明新風。上塔市鎮儒教屋里,400名鄉鄰自發組織集體過年,40桌“平江十大碗”擺開,互道祝福、互幫互助,讓“仁義和諧”的家訓在團圓中傳承。從垃圾分類到移風易俗,從鄰里互助到公益奉獻,文明已成為平江人不約而同的生活選擇。

這份深入骨髓的文明自覺,離不開平江千年文脈的滋養與多年文明創建的積淀。
公交上的毛絨墊、社區里的志愿紅、鄉村中的文明風,這些看似零散的細節,共同勾勒出文明平江的生動圖景。據媒體報道,公交女司機的暖心舉動,得到了平江公交車公司的迅速響應,“計劃給每臺公交車都裝上毛絨坐墊”,更讓這份細微的善意得以傳遞擴散。
文明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口號,而是藏在衣食住行里的細節,是融入市民血脈的自覺行動。

文明無小事,細微見真章。
當商戶自覺維護經營秩序,當村民主動踐行新風尚,當志愿者無私奉獻光和熱,平江的文明就有了最堅實的支撐。平江全國文明城市的桂冠,正是對這些細微善意的最好嘉獎。
愿這股文明之風繼續吹拂,讓每一個平江人都成為文明的踐行者、傳遞者。讓細微之處的善意匯聚成磅礴力量。讓文明平江因每一個人的努力而更加溫暖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