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日報11月19日訊(彭展 劉媛媛)湖南石化水務部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系統治污”的理念,緊盯清潔生產節能降耗目標,深入開展排水裝置技術攻關與改造,破解高磷、高氮、高濃度污水處理高能耗、高成本瓶頸。今年1至10月,該部3區己內酰胺產業鏈污水處理裝置平均月度用電單耗下降18.7%,中水回用成本下降56%,水處理劑費用同比節約474萬元。
科學治理減成本。該部3區中水回用單元采用“工業廢水—超濾膜產水—反滲透膜產水”串聯處理工藝,將工業水處理后回用于循環水場,工藝流程長,制水成本高。該部組織科研團隊進行技術攻關,打破現有流程,提供超濾膜產水直接回用關鍵技術支撐,成功研發新型阻垢緩蝕劑,并申請發明專利。10月下旬,裝置新建每小時輸水能力240噸的管道,實現超濾膜產水與反滲透膜產水混合后直接輸送至循環水場,使生化裝置反滲透膜運行負荷降低31%,制水成本降低一半多,提升了污水回用綜合效能,預計全年可節電136.4萬千瓦時,節約膜清洗藥劑及折舊費用37.8萬元。
精準施策節藥劑。針對3區排水裝置48種水處理劑消耗分散、管控難,成本占污水處理總成本超三成的情形。片區明確7個課題,全力攻關降低消耗,其中,“消耗大戶”甲醇被列為降耗重點。他們通過每天監測污泥沉降比,動態調整3處投加點甲醇用量,實現碳源精準補給。同時優化生化系統運行,將污泥濃度控制在6克每升以內,減少內源消耗;降低好氧池回流比并嚴控溶解氧,避免無效碳源損失;調整生活污水引入點,提升反硝化階段碳源利用效率;解決反硝化濾池甲醇流量計量程不匹配問題,完成流量計及調節閥改造,實現按水質精準投加。截至10月底,甲醇單耗降低69%,大幅節約成本。
系統攻關降電耗。己內酰胺新區污水處理排水裝置年設計處理能力1200萬噸,系統復雜、能耗基數大。面對能效瓶頸,水務部成立片區QC(質量管理)小組,以“優化系統運行,降低排水單位電耗”為目標展開攻關。QC小組從人員、設備、工藝等多維度分析高耗能根源,發現產量與電單耗呈反向關系,規模化生產具備能效潛力。他們據此設定目標,實施曝氣系統智能化改造、規范MBR(膜反應器)膜在線清洗流程、加強調節池pH(酸堿)值調控等多項精細化措施。截至目前,排水裝置平均月度電耗2.971千瓦時每噸,單位污染物去除能耗下降18.5%,預計全年可節電578.85萬千瓦時,節約電費200余萬元。

圖為11月18日,湖南石化水務部3區平穩運行中的年產60萬噸己內酰胺產業鏈搬遷與升級轉型發展項目新區污水處理裝置。 彭展 李翼駿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