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唐忠明 通訊員 周鳳飛 王德保
在湘北大地的教育沃土上,岳陽縣第三中學的崛起是一段令人矚目的奮進篇章。而這背后,離不開黨總支書記劉月紅的領航掌舵。自2022年8月履職以來,他以“文化強基、特色興校、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為辦學航向,帶領全校師生攻堅克難、銳意進取,讓這所鄉村高中從生源薄弱的困境中突圍,蛻變為享譽區域的育人高地,用實干與擔當詮釋了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黨建鑄魂,激活發展“紅色引擎”
“黨建做實了是生產力,做強了是競爭力,做細了是凝聚力。”這是劉月紅常掛在嘴邊的話。他始終將黨建工作作為學校發展的“定盤星”,率先在全縣推行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構建“總支—支部—年級”三級聯動機制,讓黨建工作與教學管理同部署、同考核,形成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為筑牢清廉校園根基,他牽頭開展校服采購、教輔資料、校園餐等專項整治,創新“校服采購三方聯審”“食堂管理家長評議”機制,讓校園事務在陽光下運行,家長滿意度達100%。同時,他打造“一月一主題”黨性教育矩陣,組織師生赴雷鋒紀念館、新墻河抗戰陳列館研學,建立青年黨校、青年團校,讓紅色基因融入育人血脈。在他的引領下,學校黨總支獲評“湖南省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三年斬獲“岳陽縣教體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
五育并舉,搭建成長“多元舞臺”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星辰,教育要做的就是為他們點亮前行的光。”劉月紅始終堅守“立德樹人”初心,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體系。他創設“五大十佳”評選活動,涵蓋共青團員、志愿者、學生干部等多個維度,讓不同特長的學生都能找到價值認同;組織“河小青”護河、烈士陵園祭掃等特色活動,其中“保護新墻河”行動被市縣媒體報道,讓德育在實踐中落地生根。
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他搭建“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心理工作體系,推行“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家訪覆蓋率達90%;設立“校長傾聽日”和“學子心聲”信箱,及時回應學生訴求。在安全保障上,他構建“人防+技防+心防”立體防線,安裝人臉識別門禁、電子圍欄等智能設備,實現校園安全連續三年零事故,學校獲評“市級平安建設示范校”。
質量攻堅,書寫鄉村“教育奇跡”
面對農村高中生源質量薄弱的現實困境,劉月紅沒有退縮,而是提出“項項工作爭先進,教育質量上臺階”的響亮口號。他帶領團隊精準施策,推行“周測月考數據分析”“錯題集個性化輔導”,建立“特優生導師制”,讓教學幫扶精準滴灌。三年間,學校高考質量實現“三大步”跨越,連續獲評“岳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優勝學校”“岳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
為拓寬學生成長路徑,他創新“文化+特長”培養模式,組建美術、音樂、體育三大特色班,2025年高考專業生本科上線率達98.8%,4名學生獲省體育統考滿分,學校在全市合唱、排球等賽事中屢獲佳績,獲評“岳陽縣藝體先進示范校”。同時,他推動學校與市內名校共建“教研共同體”,開展“同課異構”“名師領航”活動,多名教師在省市教學競賽中獲獎,多個教研組獲評市級先進。
匠心筑隊,凝聚奮進“硬核力量”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辦好教育關鍵在教師。”劉月紅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創新實施“青藍工程”“暖心工程”“激勵工程”,讓教師隊伍煥發蓬勃生機。“青藍工程”通過“師徒結對”“每月業務培訓”“行政推門聽課”等機制,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暖心工程”設立教師生日節,推行“五必訪”制度,為困難教師爭取補助,讓教師感受到家的溫暖;“激勵工程”實行學月績效考核,設立“教學能手”“勞動模范”等榮譽,創新薪酬分配機制,2024年高考獎勵總額達150萬元,營造“人人爭先、個個創優”的濃厚氛圍。
情系師生,打造溫馨“成長家園”
“后勤即感情,食堂即課堂。”劉月紅始終把師生的冷暖放在心上。他推行“明廚亮灶+營養食譜+陪餐制度”,實行食材訂購與驗收分離,學校食堂菜品滿意度連續三年位居全縣前列,管理經驗獲省紀委肯定。為改善辦學條件,他協調市、省、國家發改委,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4575萬元,改造老舊小區、重建教學樓、升級學生公寓,實現空調、熱水、洗衣烘干一體化服務,還建設了勞動實踐基地,讓校園成為師生安心求學、舒心工作的溫馨港灣。
此外,他深知校友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創新“校友+”模式,舉辦首屆藝術節暨長株潭校友年會,募集120萬元資助貧困學子;促成校友企業捐贈30萬元建設檔案室,踐行“基金倍增計劃”,為學校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如今的岳陽縣三中,學子自信昂揚,教師熱忱滿懷,校園里處處洋溢著奮進的氣息。“劉書記是我們的主心骨,他常常給予我們鞭策和鼓舞。”一位高三教師的話語,道出了全校師生的心聲。面向未來,劉月紅將繼續帶領三中人以“歸零”心態再出發、以“趕考”狀態勇爭先,用“二次創業”的激情續寫教育華章,努力把學校辦成“學生向往、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湘北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