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日報11月17日訊(通訊員 周鳳姣)三湘四水,物華天寶。湘陰,這個坐擁洞庭湖光山色的農業大縣,正以一顆辣椒的鮮烈、一只蟹蝦的肥美、一粒稻米的清香、一朵菌菇的鮮潤,編織起區域公共品牌的全新圖景。
11月14日,湘陰好物館在第26屆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甫一亮相,便成為現場焦點。一位來自贊比亞的外國友人Brainwave被楊林寨鄉的菌菇湯深深吸引,品嘗后情不自禁地用湖南話連聲贊嘆:“好恰,好恰!”
在這場備受矚目的“湘陰好物”區域公共品牌發布會上,湘陰縣委書記劉世奇向來賓娓娓道來:全縣已擁有119個“兩品一標”特色農產品。從樟樹港辣椒的辛香、鶴龍湖蟹蝦的飽滿,到三塘藠頭的爽脆、楊林寨菌菇的清新——這些流轉于舌尖的四季風味,如今被統一收束于“湘陰好物”這一品牌之下,成為湘陰遞給世界的一張風味名片。

天賦地蘊:好山好水出好物
湘陰地處三湘四水交匯之心,素有“一山四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的天然格局。這片洞庭湖濱的沃土,以得天獨厚的水土與氣候,滋養出豐富而優質的物產。
湘陰的水,是“舌尖上的洞庭”。綿長的岸線、萬頃的碧波,成就其“湖南水產第一縣”之名,也讓鶴龍湖的蟹與蝦,成為食客追逐的時令珍饈。
湘陰的土,是“風物里的故鄉”。這片沖積平原土質肥沃,孕育出樟樹港辣椒的烈、三塘藠頭的酸、湘陰稻米的香,延續著千年農耕的匠心傳承。
“這方水土,山承幕阜余脈,水納四江菁華,土積湖洲沃壤。”這些優質物產,是湘陰作為“魚米之鄉”的自信底色。
“湘陰好物”的品牌標識恰如其分:上方暖黃如陽光灑落,寓意自然滋養與產業朝氣;下方青綠似水土交融,象征優良的生態根基;中央的金色內核,則寓意從這片土地中淬煉出的精品食材。
產業破局:從“單打獨斗”到“握指成拳”
然而,先天稟賦并不能自動轉化為品牌優勢。湘陰縣委、縣政府清醒地意識到,必須推動農戶從“單打獨斗”走向“抱團發展”,將零散產業整合為“產業矩陣”。
“湘陰好物”,正是這一思路的結晶——它不僅是縣委、縣政府傾力打造的全域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更是對全縣農業產業的戰略升級。
近年來,湘陰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構建“1+1+X”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發展現代農業及綠色食品加工特色產業。深耕“一鎮一特”“一湘一品”,樟樹港辣椒、湘陰藠頭、鶴龍湖蟹蝦、楊林寨食用菌、精品糧油五大核心產業矩陣逐步完善,共同撐起“湘陰好物”的品牌大廈。
創新模式在各處落地生根。在樟樹鎮,“黨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讓文誼新村從昔日的“貧困村”蛻變為如今的“億元村”,截至今年10月,這顆小辣椒全產業鏈產值已達7.6億元。在楊林寨鄉,遠道而來的水庫移民化身“種菇達人”,通過“品種特色化、設施規模化、種植標準化、銷售品牌化、產業鏈條化”,將小小食用菌培育成支撐一方的“致富傘”。三塘鎮建成全省最大的藠頭連片種植基地,推動藠頭這顆“金疙瘩”全產業鏈年產值突破10億元,幫助50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品質堅守:從田間到餐桌的全流程溯源
一個品牌如何才能立得住?消費者又為何愿意為“湘陰好物”買單?
湘陰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永久的回答堅定而清晰:“我們通過建立嚴格的標準管控和完善的溯源體系,讓每一位消費者吃得放心、舒心、安心。”
“湘陰好物”為全縣優質農產品打造了一張統一且可信的“品質身份證”,其使命明確而堅定:立足生態農業,為消費者提供真正的“安心之選”。
在選品機制上,“湘陰好物”堅持“好物甄選”,依托《湘陰縣“湘陰好物”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產品選品標準基本規則》及《湘陰縣“湘陰好物”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管理與使用辦法(試行)》,建立起一套嚴苛而系統的三大核心標準:一是地域錨定,確保產品根植湘陰水土,呈現地道風味;二是雙標認證,嚴格執行品質與安全雙重標準;三是全程可視,實現從生產到流通的透明化管理。
產品必須在通過相關品質檢測,并滿足倉儲與儲運條件要求后,才被授權使用“湘陰好物”品牌。為進一步筑牢品質防線,“湘陰好物”還自主研發溯源系統,構建起三道可視化的過程保障:其一,全程可溯源,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信息透明化;其二,關鍵環節可視頻,讓生長與加工過程直觀可見;其三,上市必檢測,確保每一批次產品均通過嚴格的質量安全檢測,方可進入市場。
渠道拓展:從田間到餐桌的極速直達
好產品需要好通道。湘陰通過“線上+線下”雙軌布局,打通從產地到消費的“最后一公里”。
線上,依托微信小程序、湘陰好物APP及社區團購平臺,配建湘陰倉與長沙倉兩大分揀物流中心,構建高效供應鏈體系。
線下,以長沙為樞紐,深入高端社區與核心商圈。11月9日,“湘陰好物”長沙旗艦店于長沙市芙蓉區正式開業,這是該品牌在省會開設的第二家線下門店。
品牌還成功進駐盒馬、永輝等主流商超,攜手徐記海鮮、華天酒店等高端餐飲伙伴,實現源頭食材從田間到餐桌的極速直達。
帶著這份底氣,“湘陰好物”已蓄勢揚帆。品牌將于12月再次落子省會長沙,并計劃于2026年在長沙、岳陽兩城實現十店聯動,開啟品牌擴張加速跑。
品牌之路:從糧油臻品到全域好物

“湘陰好物”的品牌之路,是一場步步為營的跨越。今年10月16日,在2025年世界糧食日暨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上,“湘陰好物·糧油臻品”作為區域公用品牌被首次推向臺前。
首戰告捷,步伐加快。不到短短一月,“湘陰好物”即完成從糧油領域到全域農產品的華麗升級,展現出湘陰農業品牌化進程的加速度與強大決心。
如今,“湘陰好物”已完成首批陣容集結——30家優質企業、105款精選產品嚴陣以待,涵蓋蔬菜、水產、畜禽、糧油及調味品四大門類,每一款都是湘陰水土的深情饋贈:
蔬菜類:樟樹港辣椒的鮮辣、三塘藠頭的脆爽、楊林寨羊肚菌的清香,風味獨具;
水產類:蓮花甲魚的豐腴、鶴龍湖鱖魚的鮮嫩、生態小龍蝦的Q彈,盡顯湖鮮本味;
畜禽類:福多多豬肉的醇香、本地鮮鴨蛋的滑嫩、傳統湖南臘肉的濃郁,品質可鑒;
糧油調味類:非遺手工面的筋道、長康老陳醋的醇厚、純正芝麻油的香濃,承載地道記憶。
未來已來:一張“金色名片”的使命

湘陰好物,不是產品的簡單羅列,而是湘陰對全縣優質農業資源的戰略整合,也是一份面向未來的莊嚴承諾。
湘陰縣副縣長陳勇表示,將圍繞“湘陰好物”持續講好品牌故事,挖掘文化內涵,強化推廣力度,推動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出湖南、邁向全國,成為展示湘陰形象、助推鄉村振興的“金色名片”。
湘陰,正將“分散的資源”整合為“統一的品牌”,將“傳統的生產”升級為“現代的產業”,將“地域的特產”塑造為“受歡迎的商品”。
它不再只是一個“農業大縣”,更是一個現代化的“農業品牌運營者”。
它售賣的,不僅是蟹蝦米椒,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以及獨特的湖湘風味體驗。
從湘江尾閭的浩蕩氣象,到湖湘文脈的浸潤滋養,再到現代科技的智慧賦能——湘陰這片土地正以最鮮活的姿態,訴說著“江湖之上,湘味之源”的千年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