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開二度”,投資華容成常態
華容縣憑區位優勢、營商環境等招大引強,讓企業疊加投資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小弓 張晗瀟 通訊員 趙剛
政府甘當“服務員”,企業爭做“回頭客”——在華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每天都在發生的現實。企業來了不想走,投了還想投,背后是一方水土實實在在的誠意與實力。

華容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
近年來,華容涌動著一股引人注目的“二期潮”:榆林能源集團鐵水聯運二期正式簽約,華潤雪花啤酒二期飄香投產,國能岳陽電廠二期穩步推進,沁峰機器人二期啟動建設,科創紡織、科力嘉紡織兩大紡織“雙胞胎”企業更是完成第四期投產,邁入了第五期征程……
從“二期現象”到“三期、四期”的接續投入,企業用一次次追加的投資,為華容的發展前景寫下最生動的注腳。
企業用腳投票引爆“二期現象”
走進華容高新區,在一張張項目進度表上,“二期”“三期”的標記格外亮眼。
2025年10月,榆林能源集團鐵水聯運二期項目正式落筆簽約,總投資26億元,將新建4個5000噸級泊位。項目全面建成后,煤炭年周轉量將躍升至5000萬噸,進一步夯實華容“北煤南運樞紐”的地位。
國能岳陽電廠二期正在全力推動落地。該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周期刷新全國百萬千瓦機組最快紀錄,投產后每年提供80億度清潔電能,有力支撐了湖南能源結構與產業升級。今年1—10月,已入庫稅收1.74億元,年底有望突破2億元。
此前不久,華潤雪花啤酒二期生產線已正常運轉。這家在2023年實現稅收過億元的標桿企業,再度擴產,釋放出對市場與區位的高度信心。
而科創紡織的四期建成,更像是一封寫給華容的“長期信任狀”——四期落地,企業固定資產投入累計達12億元,年銷售收入預計突破18億元。
匯川配套企業跟隨匯川技術有限公司走進岳陽,植根華容發芽生枝,通過近三年的發展,多數企業態勢向好,華容縣薈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岳陽璟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征地啟動“二期”建設,可以預測到將來會有更多匯川配套項目跟進“二期”。
不難發現,這些“回頭”項目多集中在能源、物流、紡織與高端制造領域,與華容“因煤而興、因港而旺”的城市定位高度契合。它們不僅是投資的疊加,更是產業鏈的夯實、發展能級的躍升。
企業一“釘”到底的背后邏輯
好項目,各地爭搶。為何華容能成為企業眼中“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答案,藏在企業實實在在感受到的“甜頭”里。
華容的第一重“甜”,是看得見的成本優勢。作為浩吉鐵路與長江黃金水道的唯一交匯點,這里形成了“鐵路直通港口、貨物車船直轉”的高效閉環,相比傳統的“海進江”運輸模式,鐵水聯運一期年吞吐量達1400萬噸,每噸運費可節省約30元,時間縮短近15天。
而華容的“甜”,遠不止于物流。
更打動企業的,是那一方溫暖人心的營商環境。政府甘做“服務員”,為企業協調建設中的難點堵點;化身“推銷員”,幫企業對接市場、找訂單;擔當“聯絡員”,搭起校企合作的橋梁。
要素保障也在持續加碼。“華容都管”一站式服務平臺應運而生,“全程代辦”“容缺快辦”成為標準動作,一套以企業需求為中心的“全周期服務”體系逐步成形。
當地干部常說一句話:“辦公桌就在一線,服務就跟到前沿”,各級干部常態化走進項目現場、車間廠房,把問題解決在發生地,把服務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華容有道,服務周到”不是喊在口號里,而是落實在行動中。
“雙向奔赴”才能“梅開二度”
“二期現象”不是單方面的熱情,而是一場政府與企業的“雙向奔赴”。
以榆林能源集團為例,一期項目成功運營后,不僅迅速啟動二期項目,更從單純的能源供應商,升級為參與地方能源生態建設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企業的角色在變,華容的產業格局也在變。
依托“因水而興”的自然稟賦,華容正快步從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轉型,連續兩年躋身“全省縣域經濟先進縣”(全省不超過10個),2024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較2021年的6.8億元增長47%,成為長江經濟帶中一顆悄然崛起的新星。
對企業而言,選擇華容,不僅是選了一個生產基地,更是錨定了一個通向未來的賽道。
以紡織業為例——“中國棉紡織名城”是華容的老名片,紡紗規模占全省三分之一,卻曾因印染短板導致產業鏈中斷。如今,華容精準落子,果斷突破印染“瓶頸”,引來安踏集團攜手湖南省體育產業集團,發力體育服裝、校服制造等高附加值領域,推動產業從“紡紗織布”向“品牌成衣”躍升,全力打造“中國校服生產基地”。
正如一位項目負責人所說:“我們在全國投過不少項目,但華容的服務意識和專業程度,令人印象深刻。”
在這里,政府專注辦好“服務的事”,企業心無旁騖做好“發展的事”。彼此信任、各司其職,正是“二期現象”層出不窮的土壤。
投資,常常是“落子無悔”。而在華容,他們正努力讓每一家企業,都覺得“這步棋,走對了”。
記者手記
華容的“二期現象”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幾條樸實卻深刻的啟示:
最優營商環境,就是最強競爭力。從“華容都管”一站式服務到“全程代辦”,把企業的“麻煩事”變成政府的“分內事”,小改革積累出大信任。
區位優勢,必須轉化為發展勝勢。華容敏銳把握“浩吉鐵路與長江黃金水道唯一交會點”這一稀缺資源,圍繞“北煤南運樞紐”精準布局,把地理“C”位轉化為產業“C”位。
企業說好,才是真的好招商。一個企業的成功,是最好的招商名片。服務好已落地的企業,形成“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滾雪球效應,比任何廣告都管用。
產業鏈思維,決定發展天花板。從能源項目的持續加碼,到紡織服裝產業的“延鏈補鏈”,華容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專注“強而精”,推動產業一步步走向高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