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扎根 50+再創業,平江做對了什么?

圖為麻辣王子生產流水線。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晗瀟 攝
在平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幅企業生長的“活力畫卷”正徐徐展開:新金剛13年間4次追加投資,從80畝地的小廠蛻變為行業“小巨人”;麻辣王子告別租賃廠房,斥資20億元打造“未來工廠”,3年稅收實現翻兩番;勁仔食品在這里成功上市,更帶動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
300多家企業在此扎根深耕,50多家企業爭相啟動“二次創業”——這片曾是貧困縣的土地,如今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生長,似榕樹成林般愈發繁茂。平江究竟手握怎樣的產業培育密碼,能實現從貧困縣到產業高地的華麗轉身?
答案,就藏在這場顛覆傳統的“招商革命”中。這與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目標高度契合。
變局:從“政策洼地”到“環境高地”的戰略轉型
“還想靠稅收返還、土地優惠的老套路談項目?此路不通了!”去年《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的出臺,如同一記響錘,擊碎了部分地區對政策優惠的幻想。
面對政策變局,平江高新區的選擇出人意料。他們沒有抱怨,反而將其視為轉型機遇,果斷與“以優惠換項目”的舊模式徹底告別。這份清醒與自信,源于一個深刻的認知:區域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從來不是短期的政策紅利,而是長期穩定的優質環境。
招商團隊開啟了精準破局之路。他們摒棄“撒網式”招商,錨定“一主一特”產業格局,推行“靶向招商”“補鏈招商”,就像配中藥般精準施策,缺什么補什么:尚品包裝的入駐,完善了食品產業鏈的關鍵環節;高純石英砂項目的簽約,筑牢了新材料產業的優勢根基。即便是閑置廠房,也通過資產置換實現“點石成金”,讓“沉睡資產”轉化為“發展活水”。

圖為勁仔食品生產流水線。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晗瀟 攝
破局:從“圍墻內外”到“全鏈服務”的深度賦能
營商環境絕非空洞的口號,而是體現在企業從落地到成長的每一個細節中,藏在園區干部的每一次主動作為里。
新金剛董事長楊日權的記憶中,始終鐫刻著幾段溫暖的片段:為解決企業一墻之隔的閑置地塊問題,園區干部前后協調近30次,僅用3個月就干凈利落地完成“騰籠換鳥”;當企業四期項目面臨外地優厚條件誘惑時,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當場鄭重承諾,園區連夜平整近200畝土地,用實打實的行動留住了企業扎根發展的信心。
“圍墻外包辦,圍墻內幫辦”,這十個字是平江高新區服務理念的生動詮釋。在這里,要素保障從不缺位:銀企對接會精準輸送“金融及時雨”,破解企業融資難題;“一區三園”擴區升級,為產業發展拓展充足空間;1317套人才公寓拔地而起,子女入學“綠色通道”暢通無阻,讓人才安心扎根。審批制度改革更是刀刃向內,白象食品項目審批時限從180天壓縮至45天,“全程幫代辦”服務讓企業實現“零跑腿”,真正做到“辦事不求人、服務送上門”。


圖為平江云母產業。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晗瀟 攝
格局:從“移栽大樹”到“培育森林”的生態構建
平江高新區最具遠見的布局,在于實現了從“招商”到“育商”的思維躍遷。他們深知,靠政策優惠只能引來“候鳥型”企業。唯有打造優質產業生態,才能培育出根深葉茂的“榕樹型”企業集群。
如今,這里已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繪制“產業地圖”,推行“鏈長制”,以麻辣王子、勁仔食品等“鏈主”企業為核心,成功吸引15個產業鏈配套項目落戶,實現“引進一個、帶動一串、輻射一片”的鏈式發展效應。
“二次創業”成為平江產業發展的鮮明亮點。新金剛的4次追加投資、麻辣王子的“未來工廠”建設、勁仔食品的持續擴張……50多家企業選擇“梅開二度”,就地增資擴產,這是對平江營商環境最硬核的認可。這些“老樹發新枝”的鮮活案例,比任何招商宣傳都更有說服力,形成了“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良性發展局面。

【啟示錄】平江的逆襲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道理:區域經濟的競爭,本質上是產業生態“土壤肥力”的比拼。當一些地方還在為政策優惠的力度糾結時,平江已經轉向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當別人還在追求項目數量時,平江早已深耕產業生態構建。
從依賴政策“輸血”拉動增長,到鍛造環境“造血”培育動能,平江高新區的轉型之路,正是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微觀縮影。這里的企業“森林”用蓬勃生長的態勢證明:最好的招商,是讓每一棵“樹苗”都能沐浴陽光雨露,在優質生態中自然生長。當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暢通無阻時,一片產業新高地的崛起,便水到渠成。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小弓 黃昶茜 通訊員 袁小妹






